保险好故事

保险好故事—把老百姓满意当作工作成效标尺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0/4/17     浏览次数:    

---记中国人寿阜阳分公司派驻临泉县土陂乡李集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优秀共产党员郭红


郭红,今年53岁,中共党员,是中国人寿阜阳分公司派驻结对扶贫联系点临泉县土陂乡李集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原第一书记、现担任副队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郭红坚持把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放在至高无上位置,作为派驻农村基层扶贫干部,他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勇担当、乐奉献,把贫困群众当“家人”,把群众问题当“家事”,把服务群众当“家业”,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赤诚之心、真抓实干展示出新时代的国寿人风采。

2017-2019年,郭红连续3年被临泉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驻村帮扶干部”;20187月,被安徽国寿评为全省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同年10月,被临泉县评为“最美扶贫人”;2019年6月荣获“中国人寿好新闻奖”扶贫特别报道奖等多项荣誉称号。中国保险报、中保网、金融网、中国人寿杂志、安徽商报、安徽保险网、安徽财经网、颍州晚报网等媒体对其驻村扶贫工作事迹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

一、不忘初心 主动请缨到扶贫一线
    2016年13日,带着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嘱托,郭红毅然来到临泉县土陂乡李集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到组织和群众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带着这样的信念,年近五旬的郭红到了临泉县偏远村庄李集村。

刚到李集村,郭红感到“压力大,任务重”。李集村辖24个自然村,16227566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5607人,不仅是省定点贫困村,还是全县有名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
    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不通自来水,村民喝的是泛黄的井水,电压不稳,村民有电器不能正常使用。群众对水、电、路以及对美好新生活的期盼向往。
   
如何让李集实现大变样?郭红首先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起。通过与村两委交流,找群众代表、老党员老干部代表座谈,实地调研,了解民意,征求建议,协助李集村总支健全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配齐配强村党支部班子,强化了党组织建设和服务功能。
    针对李集村基础薄弱问题,郭红和村干部一起,摸穷根,找路子,一方面他通过公司先后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用于完善村级组织教育设施和基础设施;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夯实基础工作。在上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新建了幼儿园、村卫生室、2个文化广场、硬化道路14.5公里,打造基本版美丽乡村5个。帮助64户贫困户争取到光伏发电项目;为87户贫困户申请能繁母羊补贴28.6万元;为100户贫困户每户申请5000元带资入股帮助发展经济;3876人贫困户子女上学享受教育资助扶贫相关政策支持;为227户贫困户申请了健康扶贫政策,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随着村主干道路的硬化,自来水管道的铺设,高压线路的改造等民生工程逐一实施,凝聚了人心,村民对村委会班子有了信心,改变了看法。  
    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郭红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命,想群众之所,急群众之所急。

民之所呼,就是帮扶的方向。郭红认为,帮,就要帮到最需要的人;扶,就要扶到最关键的点。

尚庄自然村村民张建营, 妻子八年前因一场意外导致身体三分之二瘫痪,大小便失禁,加之两个幼小孩子小学开销,家庭经济拮据。生活暗淡无光,透露出深深的自卑和消极,夫妻俩对未来甚至都很绝望。

郭红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认为张建营就是这个窘迫家庭最大的依靠,如果任其消极下去,这个家就彻底毁了,还有可能走到社会对立面。根据其家庭的实际贫困情况和个人申请,当地按照相关程序对张建营一家进行建档立卡,帮助办理了低保、残补、小额贷款、能繁母羊养殖、危房修缮和教育资助等多项帮扶措施,使张建营一家享受到政府关怀和帮助。

郭红和包片干部多次上门做夫妻俩思想工作,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鼓励和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他还自费为张建营的妻子孙来荣购买来轮椅,根据一家自身发展意愿,鼓励张建营购买了一台机动三轮车,帮助附近商户装卸运输建材,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如今,拥有稳定收入的张建营重拾起生活信心,日子越过越好。回首往事,他感慨万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郭书记伸来援手,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扶贫要扶志”。英管庄自然村70多岁贫困孤寡老人李光辉,性格孤僻,“等、靠、要”思想严重,为了扶贫慰问物品,曾多次到村部无理纠缠取闹。面对李光辉的刁难,郭红没有与之针锋相对,而是耐心听取诉求,因势利导的劝说,不厌其烦给他讲解党的扶贫政策,最终在郭红的劝说和感化下,李光辉转变了思想。

在交谈中,郭红得知李光辉曾养过羊,就主动为他争取了能繁母羊扶贫养殖项目。政府每头母羊补贴800元,李光辉一口气买了6只能繁母羊,一年下来,仅卖羊羔收入就达三四千元。李光辉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辛勤劳动于今年11月通过安徽省第三方评估验收顺利脱贫。                 
    三、把老百姓满意当作工作成效标尺

“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拥护不拥护,对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满不满意,就看你是不是真心实意地对待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帮老百姓做事情”。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郭红始终心系群众,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及弱势群体。
   
2017年96日,持续多日的阴雨下个不停。贾庄自然村村民贾国英家住房因年久失修,墙体出现裂缝,屋内多处漏雨,曾多次申请危房改造未果。

一天,贾国英70多岁的老父亲贾怀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时任第一书记郭红打电话说明诉求。根据贾国英的危房改造申请,当天上午,郭红和队友迅速前往实地查看。  

通过走访调查核实后,帮助贾国英完善了危房改造相关资料,又冒雨前往土陂乡土地管理所帮助办理。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乡土地管理所对贾国英递交的危房改造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审核无误后,很快为贾国英办理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从接到危房改造申请到取得建房许可证,郭红仅用1天时间就帮助快速办结并及时送达给当事人,当贾国英接过危房改造许可证时,很是激动,从那以后逢人便夸:“郭书记好!”
    “群众满意是我最大的追求”。几年来,郭红对驻村帮扶产生了无比深厚的感情,也在工作中感受到困难群众对脱贫攻坚和过上幸福生活的殷切期望,“只要人民群众还需要我,我就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把驻村帮扶工作做实做细,让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幸福感和获得感,坚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同步小康的征程中掉队。”    

四、选派期满 申请留驻

在郭红等帮扶干部和当地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李集村劲往一处使,村里很快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基础设施和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新建了农民文化活动广场,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初见成效,民生改善有所提高,逐步形成了和谐稳定新局面。 

2018年4月,郭红作为第六批选派帮扶干部任期届满,根据李集村当时脱贫攻坚工作的实际需要,他积极主动要求继续留任,担任副队长。

为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郭红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为李集村争取帮扶资金15万元建设扶贫爱心超市。实行“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正向奖励机制,促扶贫与扶志并行,物质与思想脱贫同步。通过扶贫帮扶和辛勤劳动,使贫困群众能够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针对贫困群众种植的大葱、萝卜、生姜等农产品滞销问题,郭红和队员积极帮助牵线搭桥拓宽销路,发动更多的人购买“扶贫”农产品,帮助贫困户变丰收为增收,以增收促发展,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共帮助贫困群众增收3万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郭红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之余,还坚持采写扶贫帮扶见闻,先后采写200多篇新闻稿件被国家、省、市、县级媒体采用,为宣传阜阳国寿勇担社会责任及当地乡村搞好脱贫攻坚工作,宣传造势,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

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了李集村精准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2018年李集村顺利实现了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前的12.6%降至目前的0.57%
   
郭红用朴实务实忠实践行了党员的初心使命,映照出国寿人的形象和风采。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558-2269815
浏览手机站
关注公众号